首页 > 会员之家 > 新闻正文

浅析通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具的适用范围

浏览次数:267 次浏览    发布日期:2022-10-31 14:20:44


浅析通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具的适用范围

液化空气(武汉)有限公司   陈韬


凡是对HSE管理工作有所了解和接触人来说,应该会感受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知道了公司或装置有哪些危险源和风险,我们才能拟定措施去消除或控制,避免事故事件的发生。所以首先摆在我们的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去发现危险源和风险?随着安全理论的历史发展,从而应运而生了许多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来科学地帮助我们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如我们常见的JHA、PHA、LEC、HAZOP等等。
但是,选择过多未必是一件好事,这又让一些人产生了疑惑,我们如何在这么多分析方法和工具之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不可以用一种工具分析所有问题?从笔者十来年的从业经验以及各种分析工具实践上看,没有一种工具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是完美无瑕的,所有的危险源和风险评价都需要对应特定场景和范围,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带入错误的方向,正如一个人要选对自己的终身伴侣一样。
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中推荐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分析方法,比如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安全检查表(SCL)法、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这些工具也是欧美企业比较通用的几种工具,限于篇幅,我也不再对这些工具进行具体介绍,就单从使用体验上,对其中几种做一些评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一种分析都不是绝对万能的,它们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5.2.2.1要求:
企业的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对于一个危化品生产企业,为了能够覆盖上述所有范围,在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分清主次和适用范围,合理地采用最合适的分析方法,并有机地结合,避免重复工作和做无用功。
如下是推荐的一些做法: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主要为项目的建设阶段,如是危化品或者风险较大的行业,建议使用Hazop 和 SCL进行风险评价。
2)常规和异常活动。主要为常规作业和非常规作业(动火登高等特殊作业),建议使用JHA进行风险评价。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主要为工厂的事故分析,建议使用事件树分析(ETA),5-Why分析等分析工具。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主要为工厂日常作业场所的活动,特别是进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体系建设时,建议使用LEC分析。
在风险管理方面,液化空气集团的程序有更为细致的分析工具的选择和划分,有些分析工具采用的集团制定或者在欧美标准中借鉴的,例如从项目规划定义到运行各阶段,采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的工具,如下图:

以上作为个人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的总结,抛砖引玉请各位同行参考和提出意见。






经验交流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信息
微信公众号:湖北省机械工业安全技术协会